【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程雪——程心所向,致知无垠

发布日期:2025-05-03 点击数:

 

时序更替,热忱不改。在科研道路上,总有人默默耕耘,不问前路艰险,只为心中理想照进现实。程雪,便是这样一位潜心计算模拟研究、在交叉学科领域不断探索的青年科研人。

程雪,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鑫煜教授,主要从事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二维材料电子-声子耦合输运机理研究。在读期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发表2篇SCI论文,另有两篇SCI论文在审。同时,程雪积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设计、电子器件散热与新型半导体材料热输运性能模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科研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

 

以计算为支点,撬动热输运微观机制

不同于以实验为主的科研路径,程雪选择了一条更偏理论与模拟的方向。她的研究以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多尺度建模为核心,深层次地揭示新型二维材料复杂的热输运物理机制,尤其聚焦在二维结构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热物理性质的调控,构建了综合考虑高阶声子散射、电声耦合及声子相干作用的材料热导率计算算法。

“模拟不仅可以还原微观物理图景,更能为实验提供理论预测与参数优化。”程雪谈到,科研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往往是在数十轮计算迭代后终于得出收敛的结果,那一刻仿佛所有努力都在屏幕上的一组数据中找到了回响。

在这条不轻松的科研道路上,她深知个人努力的重要,也感激团队的支持与引领。她提到,自己的科研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精准的方向指引,更在精神层面为我树立了榜样。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老师始终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一丝不苟地修改文稿、审阅数据、推进项目。”正是这种严谨敬业、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让程雪深受触动,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对科研的高度责任感。

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样是程雪最为珍视的课题组记忆。“我们的课题组像一个温暖而充实的大家庭。”她说,从初入科研的懵懂,到逐渐掌握理论建模的要领,离不开师兄师姐们的细心帮助与无私分享,也离不开与师弟师妹们在学术上携手同行、在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日常点滴。“大家常常在群里交流科研进展与生活趣事,有时也会为了一个图的呈现效果反复探讨、群策群力。科研的过程因此变得不再孤单,而是充满了彼此鼓励与共同进步的温度。”

正是在这样严谨而又温情的学术环境中,程雪一步步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积淀了扎实的科研素养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她后续更高阶段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奋斗不止于学术,拼搏贯穿于生活

在科研之余,程雪同样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在学术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她积极参与校园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展现出热心奉献的精神风貌。闲暇时光,她常与朋友们相约羽毛球场,在挥拍奔跑中释放科研压力、增进友谊,同时也保持着规律的健身习惯,经常前往健身房锻炼,塑造出坚韧的意志与健康的体魄。

凭借出色的竞技状态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程雪在2024年我院“飞扬杯”羽毛球赛中荣获女子单打第二名,展现了科研人拼搏向上的另一面。

“保持身心平衡,对科研同样重要。”程雪表示,运动不仅带来了健康的体魄,更成为调节科研节奏、激发科研灵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在运动中积蓄能量,她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科研探索,实现了自我成长与学术进步的良性循环。

 

志存高远,未来可期

回顾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活,程雪认为,“耐得住重复、扛得住孤独”是科研道路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养。在理论探索的漫长程中,她始终保持着专注与坚持,感激导师和课题组在学术指导与精神激励上的悉心培养,也珍视这段专注于科学问题求索与思考的宝贵时光。

展望未来,程雪即将于今年下半年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入研究离子输运行为的模拟与调控机制。她计划围绕离子在固态电池、仿生医学材料等前沿领域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其微观输运规律及性能优化策略,力求实现基础理论与应用需求的深度融合。“科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只要方向明确,脚步坚定,终会抵达。”程雪说道。未来,她希望能够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助力绿色能源发展与医学创新应用的实际力量,在交叉学科的广阔舞台上,不断拓展科研价值的边界。

 

资料提供:程雪/责任编辑:刘晓凤、王鑫煜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20 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